2023年,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中国经济迎来新契机。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释放出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信号。会议提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政策方向,也明确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重点产业方向。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梳理了2023年城市科创领域大事件(35件事,15座城市),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做点评与展望。
2023城市科创大事件
大科学装置
• 2月,江苏苏州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
• 6月,安徽合肥先进光源获国家批复,进入建设阶段。
• 7月,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建设取得进展;2月,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取得进展。12月,上海发布《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 10月,浙江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进入施工阶段。
(详见澎湃新闻全球智库《产业与治理|大科学装置科学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索》)
城市算力
• 1月,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在江苏无锡揭牌。
• 1月,浙江宁波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
• 4月,中国联通研究院、广东联通携华为在深圳建成全栈自主创新ai 智算中心。
• 4月,上海印发《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10月,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 8月,中国电信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在浙江嘉兴开工。
• 9月,长三角智算中心在安徽芜湖揭牌。
• 10月,《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节点……有序建设算力设施;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节点……着力提升算力设施利用效率”。
(详见澎湃新闻未来2%《深圳公布算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中国算网城市标杆》等相关报道)
“专精特新”与科技型企业
• 2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奖励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5月,《上海市吸引集聚企业研发机构 推进研发 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强调推动研发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研发产业化服务等。
• 8月,广东广州发布《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要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9月,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要主动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
(详见澎湃未来2%《上海首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近八成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报道)
创业投资与国资基金
• 上海发布《关于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关注集成电路产业,围绕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深圳发布《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未来产业等领域。
• 浙江杭州打造规模超3000亿元的“3 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浙江温州重点产业基金将投资温州市“5 5 n”产业,重点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详见澎湃新闻科创101《上海正在筹划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相关报道)
中外交流
• 6月,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前往上海参观特斯拉“超级工厂”。
• 6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到访北京期间,盖茨基金会宣布将携手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未来五年向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提供5000万美元捐赠。
• 10月,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othy donald cook)在四川成都太古里苹果专卖店,与王者荣耀玩家互动,到访浙江嘉兴为苹果生产apple watch的立讯精密总装工厂。
数字产业与数字治理
• 1月,《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开始实施。7月,《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
• 5月,浙江杭州发布《数字经济促进法(专家建议稿)》。同月,《杭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称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11月,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 8月,上海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称到2025年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 12月,国家网信办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签署《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此前,广东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布公共数据管理办法。
(详见澎湃城市观察《浙江带头,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监管越来越细》等相关报道)
语言大模型与ai治理
• 2023年,华为盘古、阿里通义、讯飞星火、有道子曰、智谱ai、百度文心、复旦moss、商汤商量、云知声山海、腾讯x music等三十多个大模型面市。
• 5月到6月,北京、深圳、四川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从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等方面出台了相应计划与政策。
(详见澎湃城市观察《中国可向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借鉴什么?》等相关报道)
布局未来产业
• 江苏苏州关注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
• 江苏南京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份专项行动计划。
• 北京关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个方向。
• 深圳支持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八大未来产业
(详见澎湃科技专题《抢占未来产业》)
2023: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国资产业基金崛起
第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重要性加强。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文章称,“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背景下,城市积极推进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推进大科学装置的实体建设和共享机制,一方面将算力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一部分,积极落地智算中心、算力中心等重要设施。
第二、强调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民营经济31条”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各城市纷纷推出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指引和奖励政策,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第三、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不少城市设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为了改善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国务院出台《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各地纷纷跟进相关政策。同时,募资市场中地方国资的产业基金迅速崛起,有趋势成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中最主要的资方类型。
第四、科技创新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不少重要国际科技企业ceo访华,地方政府高规格陪同,释放欢迎科技密集型外资持续投资中国制造业的信号。其次,数字技术迎来重要突破,各“厂”竞相推出语言大模型。城市纷纷推出促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未来产业也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五、科技治理水平逐渐完善。8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各地同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新兴技术的社会和商业治理。
2024: 更注重科创软环境建设,加大支持企业创新力度
2023年,中国城市加快科技创新在政策、要素、人才等方面加速布局,2024年,科技创新又将呈现哪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对此,澎湃研究所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城市推动大科学装置和算力基础设施,对前沿研究和科创的意义是什么?
曾刚:为了抓住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机遇,应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国[mou1] 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激励政策措施,设立算力设施和大科学装置,从根本上解决重大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弥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3年,尽管算力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建设耗费巨大,但中央和地方政府联手,建设速度惊人,建设成效显著。上海、合肥、无锡、苏州等地算力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基本完成。这对加强城市基础研究、提高科创策源能力有长远的影响。各种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落户多座城市,为城市数字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拉高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级。
澎湃新闻:在高效利用新建的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城市在2024年有什么能做的工作?
曾刚:除了科技设施建设加快,治理机制也有新探索。2023年5月,合肥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旨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此前,《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也提到“长三角科创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升级和联合建设”等。
放眼2024年,应该将工作重点从硬件设施建设逐渐转移到软件环境建设上来,构建开放、共营共享、鼓励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技成果共享的新机制刻不容缓,应该摒弃“以邻为壑”的传统狭隘观念,从全局的高度、为区际国际科技联合研发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澎湃新闻:2023年,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多次出现在顶层设计文件中,各大城市相继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以上海为例,您对现行针对企业的创新政策有何评价?
曾刚:上海等一批国内城市十分重视企业在城市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智之举,上海实践也证实了其创新政策的睿智之处。
上海在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为此,上海在制定城市创新政策时,应该更充分地听取相关企业、国内外行业协会、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在导入国内外风险资本、调动企业从事研发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澎湃新闻:2024年,在改善企业的创新环境、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创新活动方面,有哪些重要趋势?
曾刚:从目前情况看,2024年,各级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上海等城市政府明确了鼓励更多主体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建设更多的科创基础设施、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了政府采购企业制造的首台套设备的流程、扩大了引进高端人才的绿色通道,上海企业创新活动环境条件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
当然,避免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过多的直接干预,让专业团队专业人员安心搞科创,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澎湃新闻:创新创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条中特别提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您有何解读?
曾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投资高、产出高、风险大的特点,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离不开强大金融资本的支持。科创金融改革是城市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之一,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企业科创是筹集企业科创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新创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企业和个人投资能力不容小觑。2023年,上海、深圳等城市制定了鼓励创业投资的政策,杭州、温州等城市还组建了鼓励科技创新的产业基金。引入社会资本不仅能够持续扩大战略型新兴产业资本来源,而且还能提升社会各界对企业创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更加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
澎湃新闻:2024年,城市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有哪些关键点?
曾刚:2024年,新质生产力、算力板块可能是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的热点。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的北斗规模应用、与全球科技发展同步的人形机器人、未来数字经济底座的算力网络值得重点关注。不同城市的投资重点还与该城市锚定的战略产业有关,比如《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投资领域为温州市‘5 5 n’产业,重点投资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聚焦新能源、眼脑健康等细分优势产业”。
澎湃新闻: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要取得进步还要能够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市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特点和趋势?
曾刚:与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主要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消耗型生产要素不同,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则主要依赖科技、数据、关系等增量型生产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建立区块链、互联互动的数据网络,推进区域一体化,寻求并锚定合适的国内外凯发地址首页app的合作伙伴,建立发展共同体,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的关键。
2023年,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成果转化,到构建城市数据基座、促进数字经济,再到大力发展科创策源能力与高新技术产业,各大城市都有行动。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以杭州、苏州、无锡、上海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高新产业发达地区,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仅各自更新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规范科创产业的发展,还做出了很多区域协同发展的努力,整体提升区域科创经济的规模和能级。这个趋势在2024年还会进一步延续。
澎湃新闻:城市布局未来产业,您有何看法?
曾刚:中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全球产业劳动地域分工态势来看,中国在一般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有减弱趋势,而在元宇宙、氢能、基因与细胞、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新赛道产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换道超车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共识。2023年,苏州、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纷纷公布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战略文件。此前,上海等城市也公布了相应计划。2024年,未来赛道上的角逐还会更加激烈。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最友好、势头最强劲、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7.4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40%,但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0%,数字产业化占比为20%。这就是说,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创新,重视产业升级,仍将是实现“稳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关键。